江南大学团队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低成本高效生产肌酸

  • 作者:来源:“生辉SynBio”
  • 时间:2025-08-29
  • 所属类型:公 司 新 闻

肌酸(Creatine,CR)是健身爱好者耳熟能详的补剂,它不但能提高肌肉的能量储备,帮助短时间高强度运动恢复,甚至在认知功能和神经保护方面也展现出潜力,随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,全球对肌酸的需求正持续增长。

cabb094eea4445ab82b04c4628504ce8~tplv-5jbd59dj06-image.png

然而目前,合成肌酸的传统的化学合成法存在诸多问题。工业上常用氰胺和肌氨酸作为原料,这不仅依赖高能耗的化工流程,还会产生氰化物、二氰二胺和二氢三嗪等有毒副产物,带来环境与健康风险。因此,寻找绿色、经济、安全的生产方式成为科研界的重要目标。

近日,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徐美娟团队在 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& Engineering 发表了一篇题为“Economical Production of Creatine in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via a Multisubstrate Self-Cycling System”的研究成果。他们通过代谢工程手段改造谷氨酸棒状杆菌,成功构建出一条高效、低成本的肌酸生物合成通路,不仅消除了对昂贵底物的依赖,还实现了生产成本的 92.2% 下降。

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微生物,早已广泛应用于氨基酸(如谷氨酸、赖氨酸)的大规模生产,它的安全性高,被美国 FDA 认定为 GRAS(普遍认为安全)。更重要的是,研究团队此前已经改造出一株高产 L-精氨酸的工程菌株,可为后续肌酸合成提供稳定而丰富的前体。

在人体内,从精氨酸到肌酸的生成主要分为两步反应:

AGAT(精氨酸-甘氨酸转胺酶):将精氨酸的胍基转移给甘氨酸,生成胍基乙酸(GAA);GAMT(胍基乙酸甲基转移酶):利用 S-腺苷甲硫氨酸(SAM)作为甲基供体,将 GAA 转化为肌酸。

研究团队首先将来源于蓝藻的 AGAT 和人源 GAMT 基因导入谷氨酸棒状杆菌,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合成途径。

 

图片1.png

图 | 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构建的肌酸合成路径

然而若要实现肌酸在微生物体系中的高效合成,仍需要克服多个代谢瓶颈。

前体 GAA 合成受限。在初始工程菌株中,尽管细胞可积累足量的L-精氨酸,但 AGAT 的催化效率较低,导致 GAA 生成不足。为此,研究人员通过核糖体结合位点(RBS)工程调控 AGAT 的翻译水平,显著提升了其可溶性表达和催化能力,结果显示,GAA 的积累与肌酸产量呈正相关,优化后的菌株肌酸水平显著提高。

图片2.png

图 | 通过调节 AGAT 基因的表达强度,提高 GAA 合成效率并促进肌酸生成

鸟氨酸反馈抑制。研究人员发现,在 GAA 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L-鸟氨酸会对 AGAT 产生反馈抑制,从而限制代谢通量,因此研究团队通过重构鸟氨酸循环,提高了其向L-精氨酸的转化效率,同时增强了碳酰磷酸合成途径以保证反应底物供应。

经过改造后,鸟氨酸积累得到消除,从而有效接解除了其对 AGAT 的反馈抑制效应,前体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。

SAM 供应不足。GAMT 催化反应一般依赖于 SAM 作为甲基供体,然而,细胞内 SAM 水平常常有限,若外源添加则成本高昂,为此,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 SAM 自供给系统。

首先,研究人员通过引入来自大肠杆菌的高效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(MetK),显著提高了 SAM 的合成效率。其次,为避免副产物 S-腺苷同型半胱氨酸(SAH)在细胞内的积累并对甲基转移反应造成抑制,研究人员导入了来源于酵母的 SAH 水解酶,加速其分解并实现循环利用。最后,考虑到 SAM 合成对能量需求较高,研究团队构建了 ATP 再生模块,通过腺苷激酶与多聚磷酸激酶协同作用,将腺苷高效转化为 ATP,为 SAM 持续合成提供充足能量。

图片3.png

图 | 通过建立 SAM 自供给与 ATP 再生系统,大幅提升了 SAM 水平,降低外源添加成本

改造后,细胞内 SAM 的水平大幅提高,既避免了对外源添加的依赖,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
在完成上述多轮优化后,研究团队进一步在基因组中多拷贝整合 gamt 基因,提高了 GAA 向肌酸的转化效率。

最终,优化后的工程菌株表现出了优异的生产性能。

优化株系在 5 L 生物反应器中实现了 16.8 g/L 的肌酸产量,生产速率为 0.23 g/(L·h),产率为 0.10 g/g 葡萄糖,均为目前报道的最高水平,更重要的是,整个过程无需外加昂贵的底物 GAA 或 SAM,真正实现了低成本、可持续的生物制造。

图片4.png

图 | 放大到 5 L 生物反应器后,肌酸产量达到 16.8 g/L,创下新纪录

总之,该研究系统性解决了肌酸合成中的前体不足、反馈抑制和 SAM 供体短缺等关键问题,建立了一个多底物自循环的高效合成体系。与传统化学合成相比,该方法不仅消除了有毒副产物风险,还实现了超过 90% 的成本下降,具有显著的产业化潜力。

未来,相信该策略还可拓展应用于其他高附加值营养素和药物的绿色生产,展示了合成生物学在可持续生物制造中的广阔前景。
关于我们
       北京鸿润宝顺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8年,位于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,是一家以蛋白胨、大豆蛋白胨、胰蛋白胨、酵母浸粉、牛肉浸粉等微生物培养基原材料和发酵原料为主,集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。2020年在四川省阆中市建立生产基地。产品供应国内所有合成生物学行业产区,为行业企业提供大量生物发酵所需的有机氮源原料。公司不断创新技术、调整配方、升级工艺,用更好的产品助力行业发展。

图片5.png

文章来源网络转载由微信公众号“生辉SynBio”原创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非本平台观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。


下一篇:2025生物医药行业开始大爆发

服务热线400-004-8958